背景介紹
2018年8月,由生態環境部、自然資源部、水利部、農業農村部和中國科學院等5部門聯合組成12個巡查組,巡查重點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批示要求進行整治的自然保護區(地)、長江經濟帶11?。ㄊ校┑母黝愖匀槐Wo地、媒體曝光或審計通報的自然保護區以及問題突出的其他自然保護區,核查內容包括:2017年以來新增的違法違規問題核查整改情況;“綠盾2017”專項行動問題整改情況“回頭看”;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勘界立標、機構建設、人員保障、資金保障等情況;“綠盾2018”專項行動問題臺賬的建立和銷號制度執行情況等。為保證巡查工作有的放矢,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,結合各地上報的“綠盾2018”專項行動工作報告和前期明察暗訪掌握的信息,各巡查組將深入實地進行檢查,核實存在問題的點位。
現狀了解
自然保護區即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、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、陸地水域或海域,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。具有以下特點:
地廣人稀,分布范圍廣
- 物種多樣性,囊括多種珍稀動植物
- 天然“本底”,生態結構獨特
- 生態環境脆弱,自我修復緩慢
巡檢作業現狀
(1)采用人力巡邏的巡檢方式,自然保護區面積廣大,僅僅靠巡邏隊員,難以覆蓋整個保護區域;
(2)巡檢工作具有時效性,在工作時間之外,難以掌握保護區的動態;
(3)巡檢工作具有遲滯性,面對突發情況,前后方溝通受限,不能高效處理;
(4)巡檢工作不具備統計性,難以統計突發事件狀況;
系統功能
1 在線圖源
通過引入在線的影像地形圖源,構建仿真的三維環境,直觀再現自然保護區的地形地貌,使得巡檢人員能夠快速掌握巡檢區域的特征。

2 事件標記
為了更好的掌握保護區內的狀況,系統支持帶有GPS信息的照片來完成對某個時間的標記。
3 巡檢軌跡
通過巡檢人員自身攜帶的GPS設備,記錄巡檢路線的軌跡,方便巡檢人員巡檢工作的查漏補缺,也便于巡檢任務的安排。
4 傳感器接入
對于重點保護的動植物資源,可以通過接入多種傳感器,實現對這些寶貴資源全天時全天候的監測與觀察。
5 統計分析
根據標記的事件,統計同種類型事件發生的數量,事件的類型、某一類事件的多發區,劃定重點巡檢區域、重點監測對象,生成相應圖表,輔助巡檢任務的進行。
其他解決方案: